「多元家庭如何成為可能?」座談實錄 (中)
「成家的現實與神話:多元家庭如何成為可能?」
2010.10.31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座談記錄-中
二、各團體對於伴侶盟的期待
非親密伴侶的成家可能/女同志拉拉手協會─小逸
作為一個長期對女同志社群做直接服務的團體,拉拉手協會透過每一次不同主題的團體聚會,貼近社群的需求與聲音。女同志伴侶渴望成家、有結婚權的聲音,在社群裡早就不陌生,然而,我們也聽到另一種聲音慢慢浮現:有沒有可能,姊姊妹妹、知心好友,姊妹淘們也可以手拉著手,一起相互扶持,共同組成超越血緣、姻親的夢想家庭?
心事有人訴說、家事有人分擔、情事可以相互瞭解,除了親密伴侶,姊妹好友們當然也可以相互承諾、相互照顧彼此間的青年、中年、老年生活。「我們的國度」與「變態幸運草」兩篇得獎文中提到的彩虹公寓、兩對伴侶共同居住在同一屋簷下的家庭樣貌,都是女同志社群裡常可聽聞的規劃或藍圖。然而,現行法律對於多元家庭想像的限制與貧瘠,讓「成家」只獨鍾於異性戀的性關係,只保障以異性戀性關係為基礎的狹義家庭,而同樣履行公民義務的女同志社群,卻無法享有各種稅賦權益、經濟共同體的保障,這是法律與體制的惡意忽視!
拉拉手希望透過各個團體間的結盟與合作,把更多成家的可能與圖像放進來,不讓女同志社群的聲音缺席,不管是親密伴侶還是超級好朋友,都可以是家庭組成的一份子。家人是成年人可以做的選擇,而這樣的選擇是我們該被賦予的公民權利!
看見異性同居伴侶的需要/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凱榕
美國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社會學名譽教授David Popenoe表示:「從來沒有一個時代的家庭像現在一樣變動得如此劇烈、如此快速,例如婚外異性同居愈來愈普遍。」
根據我國主計處2003年的國情統計通報,結婚並非組織家庭的唯一方式,西方國家有相當高比重的男女選擇以同居的方式組織家庭,瑞典、紐西蘭及法國20-24歲女性同居比率均逾六成,分別為77%、67%及63%,而加拿大亦高達46%。隨年齡增加同居比率下降,惟其中瑞典30-34歲女性同居比率仍逾三成,西方國家同居現象較普遍。當年我國20-24歲女性同居比率約2.7%,但七年下來我國國情如何主計處未提供更新資料。只有內政部統計處近年來作相關「夫妻生活」統計時,已將選項擴大為「含同居」,或可見端倪。
在現行同居男女比例越來越高的情形下,有越來越多必須去面對的問題。譬如同居分手時,就要看房、車登記在誰名下,除非彼此有非常詳細專業的書面協議或契約,不然總有一人會一無所有。如果共同生了孩子,戶口應該如何處理?再者,保險時不能互相作對方的受益人,國家在稅務上對已婚者和同居者做了差別待遇:同居者不得享有所得稅減免優惠,另外,伴侶之事故撫恤金同居者亦無權申請等,這些都是同居生活的現實問題。法律學理上雖然創設了「事實上夫妻」的學說,但尚未落實在現行民法及判決上,是否能得到保障,端看運氣好不好,有沒有遇到一位溫暖有人性的好法官。
綜上所述,女權會看到這樣的社會現況,也理解到下列幾點:
一、改變婚姻定義難度過高:目前社會氛圍尚未接受同性異性均可進入婚姻。
二、改變婚姻實質內容難度過高:從我們女權會推動分居制度如此艱苦,可以發現社會大眾乃至部分專家學者,對於婚姻有種刻板的想像。要使得婚姻變得更易進易出,並非易事。
三、保障異性同居伴侶:目前不婚同居之異性伴侶與日俱增。至少有下列挑戰需要處理:
1.同居共財之所必須:所謂同居共財者,共同生活皆有其必須處理之互為金錢給付、生活支持、財產處理等相關事務。
2.契約或協議不足以處理:按目前契約或協議所處理者,多為一次性或反覆踐行性事宜。家庭生活時時處於動態變化挑戰中,以家庭生活的多樣性、複雜性及繁瑣性,難以事前訂立一份包羅萬象、鉅細靡遺的契約或協議。再者,以社會一般大眾對法律不熟稔的普遍狀態下,實難期待同居男女能以契約或協議等方式周全地規範同居後生活。因此,有必要以法律作出一般性、原則性的通則規範。
3.真愛無價‧突破家族壓力限制:許多中年喪偶、晚年逢春的異性伴侶,相愛、也希望以某種形式來確認彼此間無價的真愛,但卻因著目前的婚姻法,而備受子女晚輩的阻撓與不諒解。我們需要有別於婚姻全人性地結合的伴侶法律,單純規範兩名成年人選擇在親密且承諾彼此照顧關係中分享的這段共同生活期間。
女權會樂見社會公益團體已開始正視相關現象,並積極運動面對此項挑戰。而我們女權會目前也將本於16年來一貫創立的精神:「……我們將全力推動平等的工作和家庭法案之修正,也將全力倡導讓各種不同形態的家庭……都能得到平等之資源分配,更希望喚起社會大眾的關懷,共同為老年婦女謀出有尊嚴的晚年。」開展相關的內部討論。
座談發言逐字稿/同光同志長老教會─小恩
同光教會成立於1996年,是由一群同志基督徒所成立的一個教會。我們確信所有人都是上帝美好的創造,不論是異性戀、同性戀者、跨性別者等,還有許多我們沒有講到的朋友們,我們認為上帝喜愛我們原本的樣子。
關於同光教會或是說一般教會,對於家庭或伴侶的想像,其實我們的來源都是來自於聖經。關於在聖經裡的描述,主要是在創世紀裡的部份。不過以往、從過去到現在對聖經的詮釋,或是說法律的部份,其實都比較是在異性戀的信仰團體的部份,我指的是對於基督徒來說。同光教會一直在努力的就是,怎麼樣用我們教徒自己生命啟示裡面,去反省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神學,包括生活事件。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解讀創世紀那段經文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在大家很熟悉的亞當夏娃、一男一女、離開父母創造家庭的這個部份裡面,對我們來說,如果我們回到聖經的原文去看,我們會發現其實它在講的是一個人跟他的幫助者的關係,所以從聖經的原文來看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在這個立基點上,我們也是從這個點開始去思考,作為一個基督徒,在我們的伴侶關係裡面,我們可以怎麼樣來透過這樣子的實踐,不只是實踐我們的信仰,讓我們信仰在這個生活當中可以更連結在一起。
那其實大家也知道,現行的法律跟民法相關的保障,目前都仍只限定在於一男一女的、婚姻的形式,所以,其實同光教會也是很期待、也用這樣的方式來加入伴侶盟,希望能夠透過大家一起討論的方式,把不同族群目前的現況跟處境,透過法律的方式一起看看有沒有可能在社會上,透過法律可以對於其他族群有更多的保障。那這就是目前同光教會在信仰方面的處境,還有面對在伴侶這個議題上面的看法。
座談發言逐字稿/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欣潔
我稍微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工作的地方叫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同志諮詢熱線其實是一個關心LGBT同志的一個機構,然後我們是從接線─有點像張老師的服務方式起家的。其實我們對多元家庭這個概念,在同志社群裡面一直都有很多的討論跟想像。
長期以來大家都說,像昨天在遊行那樣盛大的場合,我們都有看到非常多人都說,同志要結婚、同志要生小孩、我要有老公、我要有老婆之類,像這樣的標語,其實每年遊行都會出現。但是其實還是有非常多的討論是在於說,同志社群內部對所謂婚姻或伴侶的想像,現在可能還是滿單一的。所謂的多元家庭,並不是因為是同志社群,他就會有更多元的想像,所以其實在同志社群內部,很多朋友其實他想到婚姻、想到家庭、想到伴侶,跟現在異性戀家庭模式是會很像的。比如說是一對一的關係,或者是說他可能要有一個儀式的關係,或者是說他們可能會覺得兩個人在一起之後接下來可能就一定要生小孩……像這樣的一個狀況。
為什麼呢?其實在我們長期以來做性別教育,不管是對異性戀社群做性別教育或在同志社群內部做性別教育,我們其實都還是看到台灣的社會現在對家庭的想像是比較單一的。不是他是同志他可能就會比較有性別概念,我們還是看到很多,比如說不管是每一個身份認同的朋友,他可能就會期待說,「蛤~什麼叫這個伴侶關係裡面不以性為基礎?怎麼可能?我如果不跟這個人以性為基礎,我怎麼可以跟他成為伴侶?」像這樣的想法。
為什麼?其實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接受到的想法,不管是同志還是異性戀,不管他的認同是什麼,我們從小到大接受到的想法都是:兩個人在一起都是因為愛。我們都知道現實狀況不是這樣子嘛,很多人在一起不是因為愛吼。但是我們對那個想像是來自於從小根深蒂固的,比如說一些童話故事,或者是呢,欸,你去上學、你去讀那些課本,老師就會告訴你說,這個愛情是非常珍貴的、非常美好的。然後我們要好好珍惜它。所以大家對現在所實際出現的家庭的想像,其實都是還滿單一的。這就是為什麼在同志諮詢熱線這邊,我們會非常希望可以加入伴侶盟,一起推動這樣的概念,其實是因為多元家庭實際上它是存在在我們的社會中的,尤其是同志社群裡面非常常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陳俊志導演拍的一部片叫做「無偶之家。往事之城」?它裡面其實就講得非常清楚,有一群老gay、熟年的gay,他們其實可能各自有所謂的異性戀的家庭,或者是他可能是單身,但是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密集地會去同一家三溫暖、叫漢士三溫暖。漢士三溫暖的老闆叫阿嬤,阿嬤也是熱線的理事。
那這個三溫暖裡面,其實它開了非常久,然後這些老gay在每一段時間固定都會去這邊,甚至在逢年過節的時候,阿嬤就會準備一桌的年夜飯,讓他可能沒有辦法跟原生家庭一起度過的這個年夜、或者是說他不想跟他的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度過的,在三溫暖這邊他都可以獲得一個所謂家庭的安慰跟慰藉,而且這是非常持續的。所以這個紀錄片其實你就看得出來說,雖然他們沒有以性為基礎、或者是說他們不是一對一的單一關係,但是他們是不是一個家庭?的確是。他們每個人都互相扶持,而且是很長一段時間,他們都一直在扶持。而且是很長一段時間,他們都一直在為彼此、就是在這裡……
我要說明的狀況是,其實多元家庭的概念,在同志社群裡面已經非常非常常見,而且它是實際在運行的,只是整個台灣社會、台灣政府並沒有看到這個部份。所以這是要提醒大家的說,其實沒有看到並不代表不存在,就像同志,常常很多人就會說:「啊我不認識同志啊,這社會上有同志嗎?」甚至桃園縣衛生局的,不知道是哪一科的科長還是局長還說:「噢,同志不是只有萬分之一嗎?一般人應該不太可能常見到吧?」真的啊!還登在報紙上!就是你沒有看到並不代表他不存在,而且其實這種不常見的家庭關係,一般人甚至會覺得,對,好像不應該太大張旗鼓地去說。所以我覺得我們是開創了一個可能性還有一個空間,去讓大家看到並且願意去說明每個人獨特的家庭狀況。
因為我覺得台下比較多是同志族群的代表,但是我想要另外,因為熱線其實有滿多雙性戀的朋友,那他不一定是在同志的關係當中,然後他可能也有在異性戀的關係當中,但是他們對婚姻的想像的確不像一般異性戀那樣對婚姻想像。所以,雙性戀朋友、或者是他可能跟一般異性戀對婚姻的想像比較不一樣的朋友,他可能也想要去結婚。
但是現在的社會狀況,其實沒有辦法讓他進入到婚姻當中,因為一旦進入到婚姻當中,你可能就必須要面對,比如說,社會的期待,社會期待你怎麼樣當一個好的媳婦、怎麼樣當一個好的媽媽,或是你應該要怎麼樣當一個好的先生,大家對這樣的想像其實都已經非常刻板了。所以我覺得其實不只是同志社群需要多元家庭這個概念,其實真的更需要多元家庭概念是更多異性戀的朋友。
熱線每年會演講幾乎五百場左右,我們去演講的時候,我們其實感受到說,非常多的異性戀朋友,他對家庭的想像是,他不知道要怎麼處理,他不知道要怎麼樣去面對這樣的壓力。所以我覺得伴侶盟非常努力希望把這樣的概念不只是在同志,因為同志社群大家已經很期待這樣的東西出現,但是其實有更多異性戀的朋友他可能不知道這樣的資訊要從哪裡來。所以我覺得這個東西其實可能是更需要討論的部份。
未完待續…
發佈日期: 2010/12/01
轉
推
+1
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