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所在記者會

2025/11/19

伴盟體檢性別友善廁所:35.9%拿到環境部補助,全台抽查卻僅3.4%符合環境部自訂標準!

  • 好所在記者會

伴盟體檢性別友善廁所:35.9%拿到環境部補助,全台抽查卻僅3.4%符合環境部自訂標準!

環境部去年宣示投入新台幣2.8億元推動「性別友善廁所倍增行動方案」,目標五年內將全台性別友善廁所數量翻倍。然而,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盟)籌組的「好所在工作團隊」今日發布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實際走訪全台149座環境部列管的性別友善廁所後,發現亂象叢生。扣除設計嚴重缺失者,僅剩三成多勉強符合基本原則;若嚴格檢視隱私與安全指標,合格率更崩跌至 3.4% 。調查更發現名單中充斥著「幽靈廁所」與佔用無障礙空間的「假友善」廁所,顯示政策執行嚴重「重量不重質」。
 

📍預算到位,品質卻沒到位

環境部提出的「倍增方案」強調性別友善廁所應達到「平等、理解、隱私、安全、尊嚴」五大核心價值。然而近年來相關負面新聞頻傳,多源於設計不良導致使用者尷尬或困惑。為體檢政策成效,伴盟邀請紅絲帶基金會旗下台北紅樓部屋、桃園部屋、新竹風城部屋、嘉義諸羅部屋,以及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南部辦公室教育小組,共動員 44 位調查員,針對環境部列管的性別友善廁所進行實地調查。
 

📍五項關鍵指標檢測是否為性別友善廁所,結果只有35%

調查團隊比對環境部名單並抽查 149 座廁所,結果顯示除有按地址卻找不到的「幽靈廁所」外,亦有完全不符合性別友善概念者。最終僅 54 座(約 35%)符合基本要求。
 

好所在工作團隊提出五項關鍵指標如下:

一、不分性別均可使用
此為環境部倍增方案對性別友善廁所的明確定義。不合格 5 座。

二、不得佔用無障礙或親子廁所
無障礙與親子廁所原本就無性別區分,但並非因此即可宣稱為性別友善廁所。佔用反而壓縮原使用者空間,應立即移除掛牌。共有 21 座不合格。

三、傳統男女廁改建時應同步改建
若僅改建男廁、保留女廁,女性多會顧慮而減少使用性別友善廁所,實質上仍是男廁;若僅改建女廁,則排擠壓縮本就匱乏的女廁空間。此項有 11 座不合格。

四、應具備可辨識的性別友善廁所標誌
環境部「倍增方案」預期達成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增強公眾對性別友善廁所的理解與接受度。若無法辨識,則無法達到倍增方案溝通目的。共有 44 座不合格。

五、小便斗必須具備完整隔間
確保隱私、安全並避免尷尬。不合格 13 座。

綜觀上述指標,目前名單中仍有大量濫竽充數、不當挪用、缺乏隱私措施的情況。這 75 座不符規格的廁所不應列入名單,環境部應立即下架,誠實面對目前性別友善廁所數量「非常骨感」的現況。

 

📍挑選14項指標進行檢視:合格率只有3.4%

若進一步依照環境部「倍增方案」中的具體指標(如:廁間門板無縫隙、設有性別友善廁所理念說明牌、設有緊急求助鈴、提供清潔液等)進行檢核,全數符合規範的廁所竟只剩下 5間,換算合格率不到 3.4%

好所在團隊指出,這 14 項指標並不算嚴格,已排除許多難以檢測或較具主觀性的指標(照明、清潔、反偷拍檢測等),合格率卻依然低落,顯示制度性問題嚴重。

 

📍防偷拍關鍵:廁間隔板必須貼地

因反跨群體多年來將廁所作為攻擊跨性別者的主要場域,因此隱私與安全更需被重視。調查發現,最常被忽略的是「搗擺」(隔板)下緣與地板的距離。倍增方案僅提及需「頂天」,卻未對下緣提出明確規範。

因此本調查採用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園性別友善廁所設置參考手冊》之建議標準:隔板應與地面無縫銜接,以確保防偷拍安全。


📍理解第一步:設置理念說明牌至關重要

另一項被普遍忽略的指標是廁所內外的「性別友善理念」說明牌。多間式廁所中,僅約 55% 有設置說明。調查員現場觀察也發現,民眾經常對性別友善廁所感到困惑、不確定是否能使用,或家長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釋其意義。這些觀察都指向:設置理念說明牌對引導社會理解至關重要,尤其是一般人習慣傳統男女性別二分廁所,新的廁所設置需要有充分溝通和說明,避免民眾困惑與不安。

 

📢紅絲帶基金會林俊宏:需要提升社會理解,而非只掛上標示

財團法人紅絲帶基金會副秘書長林俊宏在會中分享參與調查計畫時的觀察,發現民眾對於性別友善廁所的認知普遍仍模糊,甚至存在嚴重誤解。例如很多民眾站在門口猶豫:「我到底可不可以進去?這是什麼?算了,我還是去找別的廁所好了。」這再次凸顯說明牌的重要性。

林俊宏表示:「我們必須讓社會大眾理解性別友善廁所的核心,是友善、是包容,是拆除不便的圍牆。」政策推動不應僅止於硬體,更應強化社會對話與公眾教育。

 

📢熱線蔣書弘:跨性別者能順利、安全如廁,是奢侈的期待

同志諮詢熱線常務理事蔣書弘也參與了本次調查,他分享對跨性別者來說每一次的如廁,都是一場挑戰。「我該去男廁還是女廁?」「最好整個廁所不要有人」、「還是我先忍一下?」、「還是我到遠一點的地方上?」「我要用小便斗還是隔間?」、「我的聲音會不會被識破」……諸如此類的千百個疑問是跨性別者每次踏入廁間的心情;甚至有跨性別者隨身攜帶精神科醫師證明以備不時之需,聽了讓人心疼。為了上個廁所,真需要這樣嗎?

在壓力緊繃的如廁經驗下,性別友善廁所對跨性別者來說,聽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性別友善廁所的設計不良,尤其是挪用無障礙廁所,對跨性別者來說使用時也備感壓力,「跨性別者會擔心門外有人等候,自己佔用了『有需求的人』的廁所,但明明自己也是有需求的人。」

書弘分享,自己曾經被清掃人員指責「無障礙廁所是給需要的人使用」,因此特別有感於性別友善廁所不只應該加強硬體設備,清潔人員的訓練也應該納入重點工作。

 

伴盟三點訴求:下架不合格廁所、公開補助流向

調查中最啟人疑竇的是:過去六年環境部宣稱已補助 224 座性別友善廁所,等於名單中有 36% 領有補助;但合格率竟僅約 3.6%。好所在團隊致電環境部要求補助名單,環境部卻表示「沒有資料」;要求其說明列入標準時,環境部也回覆「目前沒有任何機制」,地方政府提報即可入列。

對此,伴盟提出三項嚴正訴求:

1. 誠實面對,下架濫竽充數者:
環境部應立即盤整現況,將幽靈廁所、濫竽充數的廁所、以及不當挪用無障礙和親子需求的廁所踢除,誠實面對性別友善廁所就是不足的現況。

2. 先有完善檢測機制,再談增加數量: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四間合格的多間式性別友善廁所全部位在新北市,顯示新北市其自 2021 年推動的標章制度與明確檢核標準具成效。好所在強調,「倍增計畫」內容原本就有涵蓋「性別友善標章認證機制」,然而環境部卻在還沒有訂出認證機制前,就先急著倍增廁所,這也是造成亂象的原因。針對現有及未來新增的廁所,環境部應依「倍增計畫」訂出標章、指標與檢核方式,逐一檢測並要求限期改善;不符標準者應追回補助款。

3. 資訊透明化:
依據政府資訊公開法,環境部應主動公布獲得補助的廁所名單與地點,並承諾公開五年倍增計畫2.8億經費流向,供全民監督 。

伴盟強調,性別友善廁所立意良善,但絕不能淪為政府妝點門面的數字遊戲。唯有同時重視硬體設計與社會溝通,方能真正落實「不遺漏任何人」的政策願景。

 

【附件】
1. 性別友善廁所調查報告
2. 社群發文(內含檢核流程與標準圖示)
3.
性別友善廁所指標懶人包


發佈日期: 2025/11/19



General

Title

More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