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進展】學號不該洩漏性別──台北市教育局正式要求學校取消學號性別碼
【重大進展】學號不該洩漏性別──台北市教育局正式要求學校取消學號性別碼
在學校生活中,一組看似中性的「學號」,對跨性別學生而言,卻可能是時時被迫出櫃、遭遇歧視與壓力的來源,因為學號跟身分證字號一樣,可以透過數字看出一個人的出生指定性別。
在伴盟多年關注跨性別學生在校隱私權後,終於迎來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突破性的規定!教育局於114年7月3日正式發文給轄內公私立學校,要求學校在學號編碼中全面排除性別編碼,並明確指出過去以「55」代表男性、「50」代表女性的學號編碼方式早已廢止,應立即更正。
過去一年來,伴盟積極協助一位跨性別高中生,為確保該學生保有性別隱私,學校同意修改學生的Email與制服上的學號,但卻不願意直接修改學生的學號,導致學生在任何出示學生證的場合時,都陷入焦慮不安與被迫出櫃的窘境。校方雖然提出個案性的協助,例如:需要借書時通知老師,由老師代為借書,但這樣處理方式,只是讓學生更加困窘,最後導致學生越來越不願意去上學。
我們與家長數度要求學校更改學生的學號編碼,學校都置之不理,並將責任推給教育局,因此,我們認為這次台北市教育局的明確宣示至關重要!此份公文已明確指出:帶有性別編碼的學號設計已於民國98年廢止,並表明學號中帶有可辨識性別的資訊,有違性別平等原則之虞,並進一步要求各校編列學號時應排除性別資訊,以確保資料管理一致性與隱私保護原則。
性平教育法中清楚提及:「學校應提供性別平等之學習環境」,即為應尊重與考量性別認同,並建立安全之校園空間。性別作為一種個人隱私,透過學號強制揭露出生指定性別、預設每個人都是順性別,此種做法不僅忽視多元性別的存在、否定性別認同,更嚴重侵犯學生的個人隱私資訊。
我們期待台北市教育局這份具有突破性的公文,可以一改學校多年的行政慣例,從今年入學學生開始,學號不再帶有性別資訊!
除了讚賞台北市教育局的做法,我們也提醒教育部,全台灣有非常多學校的學號具有性別資訊,應立即要求學校更正;此外,我們也必須指出,除了學號之外,許多學校的座號編排也以性別作為劃分邏輯,例如:男前女後,這不只鞏固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強化二元性別框架,對跨性別學生來說也有出櫃風險。伴盟期待台北市教育局能繼續引領性別平等的落實,進一步要求學校不得以性別作為「座號編排」的邏輯,期盼每一個學校都能具備性別平等意識,從根本打造更安全、平等與尊重多元性別的教育環境。
發佈日期: 2025/07/17
轉
推
+1
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