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愛回來》特映會記者會
改編自真人真事,感人至深的電影《愛回來》,今天(22日)在松菸誠品電影院,舉辦了一場別有意義的電影首映會。電影放映結束後,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邀請到正在撫養兩名幼兒的女同志伴侶,以及台灣長期耕耘收養服務的兒童福利聯盟社工處處長白麗芳共同出席映後座談,從美國的真實案例經驗出發,談論台灣社會日前熱鬧討論的婚姻平權法案,希望台灣可以早日把「愛」找回來。
女同志伴侶葉智誼和林佳璇目前共同撫養智誼兩名年幼的侄兒,雖然兩人總是共同出席家長會,也曾和幼稚園老師表明身份,但每次佳璇出面接送孩子,還是會被幼稚園刁難,一定要智誼親自打電話給老師,說明佳璇穿甚麼樣顏色的衣服,才准佳璇把孩子接走。雖然這些困難不是不能解決,但生活上還是相當不便,也會造成心中的壓力。
面對智誼和佳璇的困境,長期耕耘收養服務的兒童福利聯盟社工處處長白麗芳說明:「在婚姻平權法案還沒有通過以前,雖然無法解決智誼和佳璇想要共同收養孩子的需求,但智誼仍可以以姑姑的身分提出收養申請。」白處長說,以她這兩年對社福單位的了解,單身收養並不如過往困難,她鼓勵有意收養孩子的同志可以開始嘗試。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簡至潔呼籲,如果我們真的在乎孩子的最佳利益,應該盡快通過目前在立法院等待排入議程的婚姻平權民法修正草案,如此才有可能讓這些已經在同志家庭成長的孩子,早日與實際照顧他們的人建立合法的親子關係,為了孩子的最佳利益,我們更應該為了這些孩子的成長,積極創造友善同志家庭的環境,讓他們在無歧視的社會環境中成長。
有些人以為,在同志家庭長大的小孩會被迫承受社會異樣眼光,所以法律根本不該允許同志伴侶收養小孩,對此,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執行長許秀雯律師指出,這種想法只會導致恐同歧視的不斷複製與惡性循環,法律固然無法消弭所有的社會歧視,但法律本身絕不應該為歧視背書,其實,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問題,異性戀家庭也不例外,不要過度放大了教養者性傾向議題可能帶來的社會壓力,更不要低估同志家庭長大的孩子,他們面對困境與挑戰,也會長出自己獨特的處理能力。
發佈日期: 2014/04/22
轉
推
+1
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