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母亦父,同父亦母 ── 同志家庭歡度母親節暨國際反恐同日
對於同志家庭來說,五月真是個熱鬧的月份。這個月適逢母親節,也是「國際反恐同日」。什麼!同志家庭也過母親節?沒錯,雖然國家尚未將成家的權利還諸同志,但早就有許多同志家庭開始生養小孩,對這些同母亦父、同父亦母的拉媽gay爸來說,母親節是身為家長的他們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當然需要與家人、伴侶、小孩好好歡度慶祝。而關於「國際反恐同日」,乃是為了喚起人們關注因為同性戀恐懼而產生的各種歧視和暴力所制定的節日,每年的5月17日,世界各國的同運社群皆會舉辦各式活動,呼籲社會應該徹底根除對同性戀及跨性別的恐懼和歧視,還給LGBT社群自由和平等的生存權利。
今年,為了喚醒台灣社會對於同志家庭“生養權”的重視,並宣導反恐同、反歧視的重要性,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稱伴侶盟〉及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簡稱同家會〉特別舉辦了「同母亦父、同父亦母─同志家庭歡度母親節」電影放映活動。會中播放兩部「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甫成功取得公播版權的紀錄片─「酷童嘉年華」(Queer Spawn)及「同志嬰兒潮」(Homo Baby Boom)。這兩部片分別記錄了美國和西班牙的同志家庭生活實況,包含最初如何做出共同生養小孩的決定、人工生殖或收養過程面臨的困難和轉機、以及成長過程中孩子與父母如何處理社會所帶來的歧視壓力。
活動中,伴侶盟成員簡至潔說,在台灣,雖然國家尚未將成家的權利還諸同志手中,但已經有許多同志伴侶,開始在體制之外,生養兒女、構築自己的家庭夢,然而我們的社會卻相當缺乏對於這些家庭的認識及敏感度。簡至潔指出,台灣雖然已經有相當多的同志家庭存在,但由於台灣不允許同志結為伴侶,也不允許同志結婚,因此不是生母(或生父)的一方,無論孩子喚她/他為媽媽、媽咪、還是爹地,她們/他們終究是法律上的陌生人,於是小到日常生活的各項安排:例如:帶孩子看醫生、辦戶口、入學籍,大到分手後(或伴侶死亡後)爭取孩子的監護權或探視權,都會遇到困難。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困境,伴侶盟推動民法修正案,希望透過同志伴侶的身分合法化,讓同志家庭能夠真正的「成為一家人」。
伴侶盟的許秀雯律師則提到,從這兩部紀錄片以及許多外國(包括西班牙)既有的對於同志家庭及同志親職的相關研究都可以看到,同志絕對也是「適格」的父母,同志家庭的小孩其社會適應、學業表現等等,與異性戀家長養成的小孩無分軒輊。而這些同志家庭的存在,事實上,對社會有許多正面意義與影響,包括同志家庭展現了更平等的性別角色;透過認識同志家庭,社會上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學習理解多元差異及相互平等共存之道;同志家庭用行動讓所有人瞭解到,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更自由、自在地實踐「多元性別」,實現自我、追求屬於自己定義的幸福。就像一位西班牙同志家庭的小孩(受訪時24歲的女性),多年前在西班牙心理學家Maria del Mar González及 Francisca López所作的研究訪談中感謝她的女同志母親所說的:「我很高興我的媽媽是女同性戀,這件事幫助我成為更好的人,因為一個人若能懂得尊重別人、懂得給予別人應有的對待,才會是更好的人,而我媽媽給我的教育使我成為一個寬容、教養良好、能尊重別人的人。我對於同性戀者非常尊重,我判斷一個人是依據他們本身是什麼樣的人,而不是他們跟誰睡覺。」
同家會秘書長吳紹文也提出一個重要的文化觀察及訴求,當社會忙著慶祝著母親與父親的偉大時,但卻從未想到單親家庭、隔代家庭、同志家庭等異於主流家庭型態的家庭,常因這些節日而被提醒自己的家庭「有缺憾」,然而不論是單親爸爸父兼母職或是兩個媽媽兩個爸爸,他們都同樣的愛著孩子,而孩子也同樣的快樂,他們就是「家長 」,是父親也是母親。1994年美國通過一個法案,將七月份的第四個星期天訂為「家長日」,藉此認可、鼓勵並且支持所有養育孩子的家長角色。而這個舉動同時也有助於破除母職與父職的僵化想像,提高社會對於現代多元家庭型態的敏感意識,因此,同家會認為,台灣也應引進「家長節」的概念,用「家長」替代「父母」,讓在不同家庭形態長大的孩子,能夠更欣然的面對自己異於主流的家庭型態,同時還給所有照顧孩子的家長遲來的感謝與敬意。
此外,同家會也帶來一段珍貴的影片,遠在美國的子良爸爸特別錄了一段小短片與大家分享他和學校老師溝通的經驗,告訴我們,所有尊重多元家庭的可能性,都要從同志家長自己開始做起。愷樂陪在爸爸身邊錄影,面對鏡頭勇敢堅毅的模樣,說明他雖然沒有媽媽,卻擁有足夠的愛讓他長大面對接下來的挑戰,並守護他的家長們。
伴侶盟今年即將完成伴侶盟版民法修正草案,預計於明年正式送入立法院,懇請大家支持伴侶盟的民法修正草案以及立法運動。正如同紀錄片「酷童嘉年華」中,一位接受訪問的同志家庭小孩說,當他們在「家庭週」遇到彼此時會問:What’s your family structure?(譯:你的家庭是什麼結構?)。我們真心希望有一天在台灣,每一個小孩都能夠無所畏懼的介紹自己的家庭結構,每一個人都能夠有選擇不同家庭形式的自由,每一個多元家庭都能夠擁有健全的法制保障,讓台灣真正成為一個自由戀愛,平等成家的國家。
最後,為了慶祝517國際不再恐同日,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也於日前發文給Google團隊,希望5月17日當天,Google團隊可以製作一幅「國際不再恐同」的Google首頁,讓全世界所有開啟Google首頁的網路族群,一起「不再恐同」。雖然去信尚未得到團隊的正式回覆,但我們仍舊希望517當天,Google首頁能夠給所有人一個驚喜。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聯合主辦
發佈日期: 2012/05/17
轉
推
+1
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