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5a393e58a9be4be86e6ba90

2012/04/17

「台灣同志壓力處境問卷」調查結果初步分析

文/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簡至潔

2012年4月17日,由性別人權協會、同志諮詢熱線、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及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等多個性別及同志團體組成之「友善台灣聯盟」舉辦「台灣同志壓力處境問卷調查」結果發佈記者會。由於同志多有現身壓力,一般學術調查難以觸及隱身的同志群體,因此,對於同志學生在校園的處境,多是透過個案的發生、老師與同學的轉述,才能略知一二。。自2012年4月3日晚上11點發出,不到十天,已經回收2785份問卷。值得一提的是,此問卷發出不到24小時,就有超過一千人填寫,足見此議題的迫切與需要。

 

基本資料
此問卷的填答者中,有35%為女同性戀、39%為男同性戀,20%為雙性戀,2%為跨性別,另有4%不確定。平均填答年齡24.3歲,年紀最小者為14歲。

 

青少年同志普遍缺乏資源
調查結果初步顯示,有高達23%的受訪者在18歲以前處在毫無社會支持的荒漠中,身邊沒有任何一位友善同志的朋友、同學、師長,也未能有接觸友善同志的書籍、網路、媒體的機會,這些同志青少年可說是在黑暗中,孤獨地、毫無援助地倖存、長大。顯示我們的校園普遍而言連最基本的同志友善資源都還非常欠缺,在此情形,特定基督教團體為了反同志教育,竟刻意扭曲事實,對不明究裡的公眾散佈「同志教育是特權」的印象,企圖煽動一般異性戀父母的不安與恐懼。然而鐵錚錚的事實卻是:我國教育現場仍極度缺乏同志教育資源。

 

  • e69caae68890e5b9b4e8b387e6ba90



同志的壓力來源
因為同志身分而來的壓力形式相當多重,最嚴重的是「擔心家人無法接受」(79%)、其次為「婚嫁的社會期待」(68%)、「媒體的不友善」(57%)、「性別氣質伴隨的壓力」(49%)、「長輩長官的壓力」(44%),「語言肢體的暴力」(39%)。顯示,同志最沉重壓力還是來自於家人,期待獲得家人認可與接受,是同志普遍的期望。另有高達近七成受訪者表示婚嫁的社會壓力相當沉重,顯示台灣社會對於「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成家安排仍舊刻版與固著,對不同的成家形式缺乏想像和包容;此外,同性戀在台灣仍不能合法組織家庭,也是同志面臨婚嫁期待時難以招架的主因。值得注意的是,媒體(戲劇、綜藝節目、公眾人物等)對同志的不友善是造成同志生活壓力的第三大來源,顯示媒體在現今社會生活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所營造的社會氛圍是同志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感覺安全、友善、自在的重要因素,不友善同志的發言透過媒體傳送,對同志而言的壓力甚至遠超越生活中可能遭受的暴力。 


  • e5a393e58a9be4be86e6ba90

 

同志的受暴處境—遭受他人傷害與自我傷害

初步調查顯示,有高達58%的受訪者曾經遭受他人傷害。傷害的形式以語言暴力為主(91%),其次是人際排擠(54%),直接的肢體暴力也有14%,曾遭到性暴力者有3%。暴力的發生集中在國中時期(59%),高中有43%,不可忽視的是,國小也有36%。

 

  • e4bb96e582b7e7b693e9a997
  • e4bb96e582b7e5bda2e5bc8f
  • e4bb96e582b7e5a0b4e59f9f

 

此問卷最讓人震驚與遺憾的數字,在於有高達29%的受訪者因為同志身份動了輕生念頭,其中又有18%自殺未遂。自我傷害的發生時期同樣集中在國中(59%)、高中(53%),國小也有15%。這樣高比例的數字顯示同志在青少年時期缺乏自我認同資源,感受到惡意環境但自己無力對抗。

 

  • e887aae6aebae4bc81e59c96
  • e887aae6aebae69caae98182

 

或許是因為同志身份所產生的內外交迫,其中有2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會因為同志身分而短壽,顯示社會環境不友善、同志身分不被祝福,讓許多同志感覺看不見未來。 

 

  • e5a3bde591bde9a090e69c9f

 

反恐同: 立法不能少、教育要趁早

去年(民國100年)8月1日,原本是100年性別平等課程綱要該實施的日子,卻在上路前夕遭到基督教團體大動作抵制,他們宣稱自己是熱心的家長,動員群眾打電話施壓立委與教育部,要求同志教育不可以進入國中小,導致課綱延宕至今尚未實施,教育現場至今仍舊使用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以前的92課綱,教育部實有違法怠惰之嫌。

在這段期間,性別與同志團體曾多次提醒,若要建立多元且平等的社會,徹底根除恐同發作,需要從立法與教育同時著手。透過立法,由國家制度性保障同志組織家庭的權利,讓所有公民從小就浸潤在同志也能夠合法、平等成家的觀念中;透過教育,去除社會對性少數的恐懼和仇恨,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將平等、尊重多元性別的文化向下紮根,徹底終結台灣的恐同時代。

 

友善同志的「立法」與「教育」不是「特權」,它們是人權的救生圈。


發佈日期: 2012/04/17



General

Title

More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