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日

2020/04/22

地球日50周年 病毒讓世界變好了?

黃尚卿/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專案顧問

新型冠狀病毒從亞洲出發、到全球肆虐,這些日子以來,街上的車子變少、天上的飛機變少、消費變少、工廠的運作變少……全球的碳排放變少。空氣跟天空好像都不一樣、環境品質提升。許多人都說,是地球用了一種方式要我們學習變好?

但其實這些都是過於樂觀的想法。病毒造成的能源使用改變、消費方式改變、整體環境改變,比較像是腸胃炎一樣,會讓人突然瘦下來。只要警報消失,就會復胖。全球環團開始嚴正待命,因為幾年下來好不容易倡議而推動的氣候變遷、節能減碳議題,被病毒轉移焦點之後、國家政策調整甚至回頭,可能都會要重新努力。

人權團體也是完全無法感到樂觀的一群。隨著病毒擴散、大家喊著「防疫就是戰爭」,認為防疫必須優先其他都沒有太重要時,人權的聲量每每被壓制。原本的弱勢者、邊緣者、被歧視者的權利,不僅被停止伸張,甚至有直接被剝奪的危險。

過去幾周,世界各地傳來領導人或國家機器權力高漲,在疫情期間因為可以不受到制衡,而開始以巨人之姿,快速推動原本具爭議或被人權團體抗議抵制的歧視性法案。在沒有內部制衡、人民又無法集結抗議的情況下,例如中國政府直接以暴力驅逐境內非洲移民、匈牙利總理擬快速修法侵害跨性別人權、波蘭政府也欲強行通過幾項明顯有性別與人權侵害之虞的刑事法案等……人權像是站在崖邊,隨時要被推下。

另外,我們也看見民族主義因疫情而抬頭的結果,第一是多邊主義被弱化。這樣的情況下,原本活在邊陲或資源匱乏區域的人們,尤其在地球南半,不僅醫療資源不足、沒有資訊能力掌握疫情,更得不到其他國家的支援與資源。甚至原本已被妖魔化嚴重的愛滋病患族群,被結構性地邊緣化與迫害更甚。

民族主義抬頭的另一個結果,就是國家的邊境關閉政策。我們都理解防疫為前提,關閉邊境以保護國人的重要,但這也意味著原本活在跨國世界的人們權利被迫消失。許多跨國的家庭隨著邊境關閉政策、妻離子散。在台灣及世界其他地方還不能得到結婚保障的跨國同志伴侶,更加被相隔兩地、見面之日遙遙無期。這些都是疫情之下、世界上哭泣的角落。

在世界地球日50周年的今天,我們除了深切檢討疫情帶給人們的衝擊、學習在病毒之前保護自己與身邊的人。也許更該警醒,眼前的病毒不是我們最大或最終的敵人、而是為了對抗病毒,我們失守的民主、環境政策、人權與團結。地球帶給我們的這場病,除了讓每個國家都關起門來做好防疫,更該是拉起巨大聲響的警鈴,告訴我們不能再只解決眼前的問題。唯有將未來與過去一起思考、將眼前與國際一起計算,把永續環境的意識、與人權平等的意識放在價值的核心,才不會失去平衡。否則等到疫情緩和的那天,永續與人權失序;跟隨而來的貧窮、疾病、權利侵害、社會混亂、環境與氣候反撲,將成為我們永遠解決不完的難題。
 

文章連結

  • 地球日

發佈日期: 2020/04/22



General

Title

More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