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法學

2020/08/07

不純粹法學・活動記錄:未成年子女的性別教育

  • 八月法學

八月的不純粹法學,在王鼎棫老師的魅力下,時間尚未開始點亮咖啡就已擠爆,晚入場的朋友只能席地而坐或站在場外。本次主題直接挑戰了反同團體過往舉出的標語「子女教育,父母決定」,鼎棫老師從2011年歐洲人權法院Dojan and others v. Germany的判決,以及台灣的現行法制及司法案例,分析宗教自由、家長權的界限。


先說Dojan案的結論,歐洲人權法院判決:

 

🔴  父母有確保其子女,按照其宗教、道德觀點實施教育的權利,但這也僅限於宗教範疇,也就是說學校該確保的是宗教中立,避免濫權或偏重特定的信仰價值迫使受教者改變信仰,但並非說家長可以干涉學校其他教育內容。

🔴  世俗教育是重要的,因為社會本身是多元的,國民必須透過世俗教育認識世界、學習尊重,才能避免社會分裂。

 

台灣大法官也有類似判決,釋字第490號解釋清楚拉出宗教行為的界線,當宗教行為有可能影響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在必要限度內仍應受到國家法律的約束,不可以宗教信仰為由而否定國家及法律的存在。

 

我想我們可以得出一個 #結論:從法律面而言,家長若主張因宗教信仰的緣故,要求子女不接受學校性平教育,顯然有可能逾越家長權的界線。

 

但鼎域老師也一再提醒,法律面是一回事,政治面是另外一回事。

 

2018年公民投票後,教育部為了守住性平教育的基本精神,雖然被迫將「同志教育」四個字從施行細則刪除,但改為明確列出「同志教育」的精髓:「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別、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性傾向教育」,在法律面上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但公投結果卻已在第一線教學現場發生寒蟬效應,老師們對於實施性傾向教學產生疑慮,出版社也將相關內容刪除。在政治面上,公投結果可說讓推動十多年的性平教育踩了緊急煞車。

 

至於要如何再次按下油門、啟動、並加速?現場所有關注性平教育的家長與老師都同意,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持續關注,世代改變是遲早的事,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放棄」。


發佈日期: 2020/08/07



General

Title

More Info